敬閱者:

台期指模擬操作績效評比結果給予投資人之啟發與解惑

壹、    大部份「投資人不重視整合之重要性。 

大部份投資人高估自己善於分析,常有「自我感覺良好」之心態。自以為單純憑技術面或籌碼面之片面分析能力,就可以輕鬆長期操作期指獲利。殊不知,市場上大部份免費且方便擷取或下載的資料,均為無效的資料,僅能當成常識看待。資料經過處理才能成為資訊,而資訊經過分析、篩選、過濾等程序後才能轉換成為知識,最後經過分析、整合、歸納等程序後才能轉換成為專業智慧或專業建議。市場上大部份免費且方便擷取或下載的資料,均為無效的資料,僅能當成常識看待。資料經過處理才能成為資訊,而資訊經過分析、篩選、過濾等程序後才能轉換成為知識,最後經過分析、整合、歸納等程序後才能轉換成為專業智慧或專業建議。

「電腦程式消化資訊的能力」較「人腦消化資訊的能力」高出百萬倍。電腦程式在瞬間應變的能力超出人腦甚多。危機,隨時都有可能發生。所以不但要在程式設計時,預測各項可能發生的危機,並且還要未雨綢缪地提供應對策略;優良的股市分析程式應能同時整合多種技術分析及籌碼分析指標,設定過濾優先取捨之程式,直接研讀市場資訊,迅速解答應對結論。

電腦程式分析自動化,對迅速、正確、有效的判斷與決策,有絕對的效益。「自動化績效檢驗程式」對「自動化分析程式」之績效追蹤,具有科學的驗證結論。【電腦程式操作績效評比自動化對「自動化績效檢驗程式」之最大貢獻,就是找出得到最佳操作績效之操作模式。

合乎邏輯的「優質篩選」應包含分析的廣度(全面搜尋)、深度(整合性)、正確率(檢驗性)、效率(及時性)、與風險考量(應變性)。為了提供投資者合乎邏輯的「優質篩選」,在資訊泛濫之網路時代,唯有程式分析才能達成任務。

簡化產品使用的困難度,讓煩瑣、困難的工作交由電腦程式處理,才能擴大潛在使用者範圍。以使用者的需求為出發點,發展用以解決使用者問題的技術,結合服務或營運模式,提供整合的解決方案,簡化產品的使用方便性,去除產品的使用障礙,創造、延伸更大的效益予使用者,擴大潛在使用者範圍。

貳、    大部份投資人不知道預測是不可靠的。

²    動態篩選對於個股之關係,就如同『天時』之作用。
「天時篩選」就是在執行期指之「動態篩選」---
確認盤中期指之趨勢。
「動態篩選」就是利用程式執行「期指盤中指數」之動態確認。其主要目的在於確認盤中期指之趨勢,並利用程式之預備對策,提供迅速解答應對結論。

  • Ø 股市是由理性與非理性的兩種不同力量同時作用的一個複雜系統。當理性的力量將股市推往合理的價位,投機與恐慌組成的不理性力量卻使得股市遠離合理的價位。而這不理性的力量會引發爆炸性的非線性現象,從而使得市場變得無法預測。
  • Ø 長期贏家的交易方法不需要預測的能力。唯一可以信賴的方法是每日收集市場的交易資訊,利用電腦設計各種應變的程式,來控制自己。以風險控管的理念,設計進入或退出市場機制之必要條件與充份條件之組合程式,達到進退有據、贏必有方之目的。應變對策的盤前設計與規劃,才是對善變的期指市場唯一的致勝之道。「就算是壞掉的鐘,一天也會準兩次」僥倖預測準確非幸事。交易人的當務之急,是忽視那些不可知的事。將全副心神放在真正有價值的少數證據上。

參、    大部份投資人不知道單方向投資是高風險行為。

一、 「單向投資」之缺失:

單向投資、只作多、不作空】是一般基金之標準操作模式。因為期指市場是不可預測的,造成期指市場多、空易位的情形時常發生。如果僅【單向投資、只作多、不作空】,遇到金融風暴等重大利空來襲時,將會因應變不及,而於瞬間造成巨大之損失。

二、 改善對策:

若能改採作多/作空雙向投資模式。完全以【期指系統風險值】來作為研判作多 / 作空之依據,並由程式主導自動執行,則遇到金融風暴等重大利空來襲時,不但不會造成損失,更是大賺錢的實機。

肆、    大部份投資人不知道「作長不作短;長線投資」是高風險行為。

一、    「長線投資」之缺失:

大部份投資人自以為減少交易次數,可省下手續費等必要成本。因此採取長線投資的策略,自以為已立於不敗之地。殊不知【不執行停損】,所造成的巨額帳面損失,卻高於因為【執行停損】而發生的手續費、交易稅等必要成本甚多。甚至造成嚴重套牢。長期資金慘遭凍結,不能再發揮其價值。這些都是長線投資的風險。「過猶不及」,為節省必要成本而不執行停損,將會因小失大、得不償失。

二、        改善對策:

應採取整合「地利篩選」與「動態篩選」。
『地利』→做正確的事→「掌握正確的多/空方向」→動態篩選

『天時』→正確的時間→「正確操作標的期指或持有期指」→動態篩選

伍、    大部份投資人不知道「作短不作長;當沖操作」是高風險行為。

一、 「當沖操作」之缺失:

大部份投資人自以為「藝高、人膽大」,僅靠技術分析,就可以靠當沖操作,每日賺取差價,積小勝以成大勝。殊不知期指市場瞬息萬變,非凡人可以預測。變盤情勢常常上演。因此,「追逐停損﹝LOSS FROM HUNTING﹞」是最大的交易成本,再加上手續費、交易稅等必要成本,將會是短線當沖操作的風險所在。期貨、選擇權之〝當沖利差誘因〞較高,且〝當沖〞須建立在標的期指技術面趨勢轉強時,才可採取攻勢。因此,扣除手續費、交易稅等必要成本後,所剩較多,仍有利潤空間,值得冒此風險。但又因期貨、選擇權並無基本面可供篩選保護,因此,風險不易掌控,喪失冒險之保障。

二、 改善對策:  

1. 改變交易策略;由「當沖交易戰術策略」改為以『期指系統風險值(SR)』衍生出之「SR續航力交易戰術策略」。

2. 要避免因技術面「追逐停損﹝LOSS FROM HUNTING﹞」之缺失,必須搭配籌碼面篩選機制,整合籌碼面、技術面等指標,可以達成控制交易頻率至合理之範圍。

3. 為提高操作績效,必須增進作多或作空之續航力。因此須再將每日『期指系統風險值』(SR)所累積產生之歷史紀錄加工整理,予以橫向整合產生週趨勢,過濾掉不穩定的趨勢變化。減少因犯錯而必須停損之次數,減少失敗率,才能增加成功率。

4. 由SR(鬆)→SR(緊) →【SR續航力】BG1→【X續航力】BG2→【綜合續航力】BG3→【絕對續航力】BG4等操作模式,係逐步將管制條件最鬆→最緊之【單一制式考量】模式。
(參考附件:台期指績效模擬測試結果報告(第一次;20120618) .doc)

5. 由於【單一制式考量】操作模式呈現非常不穩定之操作績效,無法同時適用於多頭市場及空頭市場,仍有必要再考慮採用因應不同大盤技術面操作等級之【複合彈性考量】操作模式。
(參考附件:台期指績效模擬測試結果報告(第一次;20120618) .doc)

6. 由於【複合彈性考量】操作模式之操作績效,仍有不盡理想之處。因此,本著「絕不放棄」的精神,經不斷「績效模擬」努力,終於研發出最佳獲利之【「SR群組公式」選項】操作模式。
(參考附件:台期指績效模擬測試結果報告(第二次;20121031) .doc)

7. 由【單一制式考量】操作模式→【複合彈性考量】操作模式→【「SR群組公式」選項】操作模式,係持續不斷進行「績效模擬測試」研發工作,逐步追求「年度操作績效最佳化」之歷史進化軌跡。

 

陸、    大部份投資人不知道隨市場變化,調整操作方向,隨勢應變,是贏家必勝心法。

1. 在股市中交易,輸家常要求預測未來價格的走向,追求的是明確性與可靠性。而贏家的策略是擁抱風險,但保有應變的機制。贏家擅長於市場中收集資訊,透過電腦程式統計分析,衡量多頭與空頭的力量,推論誰居於主導地位,評估當前的趨勢是否持續發展,然後根據機率分配擬定買進或賣出的決策。並採取保守的資金管理方法,目標是長期的生存與利潤的累積。注意自己的心態變化,不讓自己陷入貪婪或恐懼的情緒中。若能做到上述幾點,則成功的機會大於任何的預測。

2. 長期贏家和別人有一個不同的決定性特質,就是長期贏家建立了一種獨一無二的心態,能夠維持紀律與專注,最重要的是能夠在逆境中保持信心。

3. 因此,預測是不可靠的。所以長期贏家的交易方法不需要預測的能力。唯一可以信賴的方法是每日收集市場的交易資訊,利用電腦設計各種應變的程式,來控制自己。以風險控管的理念,設計進入或退出市場機制之必要條件與充份條件之組合程式,達到進退有據、贏必有方之目的。應變對策的盤前設計與規劃,才是對善變的股票市場唯一的致勝之道。「就算是壞掉的鐘,一天也會準兩次」僥倖預測準確非幸事。交易人的當務之急,是忽視那些不可知的事。將全副心神放在真正有價值的少數證據上。

柒、  【台期指績效模擬測試、評比】結果給予投資人之啟發與解惑:

  1. 「自動化績效檢驗程式」之「績效模擬回測(backtest)」是驗證「自動化分析程式」之「交易策略」邏輯正確與否的有效方法。
  2. 「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,不應先瞄準再射擊,而應射擊與瞄準同步!」,這句話道出了一個真理,作決策最關鍵的就是速度!
  3. 期指操作績效之優/劣?繫於篩選管制條件之緊/鬆。而不在於投資槓桿之大/小。
  4. 應採取作多/作空雙向投資模式,取代『基金操作模式』,僅單向作多之投資模式。否則,遇到金融風爆時,將造成巨大之損失。採取作多/作空雙向投資模式,不但不會造成損失,反而是大賺錢的良機。
  5. 【台期指績效模擬測試、評比】結果的啟發與結論:
  • Ø   為提高【台期指績效模擬測試】操作績效,必須增進作多或作空之續航力。因此須再將每日期指系統風險值(SR)所累積產生之歷史紀錄加工整理,予以橫向整合產生週趨勢,過濾掉不穩定的趨勢變化。減少因犯錯而必須停損之次數,減少失敗率,才能增加成功率。
  • Ø   由SR(鬆)→SR(緊) →【SR續航力】BG1→【X續航力】BG2→【綜合續航力】BG3→【絕對續航力】BG4等操作模式,係逐步將管制條件最鬆→最緊之【單一制式考量】模式。
  • Ø   由於【單一制式考量】操作模式呈現非常不穩定之操作績效,無法同時適用於多頭市場及空頭市場,仍有必要再考慮採用因應不同大盤技術面操作等級之【複合彈性考量】操作模式。
  • Ø   【全面複合彈性考量】績效評比篩選條件:

模式

篩選條件

作多買進

作多賣出

作空賣出

作空回補

BG5

TeG+多樣混合條件

OR(BG5="",
BG5="
",
BG5="
")

AND(BG5<>"",BG5<>"",BG5<>"")

OR(BG5="",BG5="",BG5="")

AND(BG5<>"",BG5<>"",BG5<>"")

  • Ø   由於【複合彈性考量】操作模式之操作績效,仍有不盡理想之處。因此,本著「絕不放棄」的精神,經不斷「績效模擬」努力,終於研發出最佳獲利之【「SR群組公式」選項】操作模式。
  • Ø   台期指操作績效評比【「SR群組公式」選項】管制條件彙總表

組別

群組公式

管制條件

管制條件說明

管制第一組

群組公式1

(選項1)

SR管制最鬆

市場屬性:

AVG(X)%

"☆"=SR<>1  /  "○"=SR<>1

"多頭市場"加"AVG(X)%>=0%"條件管制 ;
 "空頭市場"加"AVG(X)%<=0%"條件管制。

群組公式2

(選項2)

SR管制次鬆

市場屬性:X

"☆"=SR<>1  /  "○"=SR<>1;Trn(SR)<=0

"多頭市場"加"X>1.01"條件管制 ;
"空頭市場"加"X<0.99"條件管制。

群組公式3

(選項3)

SR管制最緊

市場屬性:X

"☆"=SR<>1;Trn(SR)<=0 / "○"=SR<>1;Trn(SR)<=0

"多頭市場"加"X>1.01"條件管制 ;
"空頭市場"加"X<0.99"條件管制。

管制第二組

群組公式4

(選項4)

極端剃除+選項1

極端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

AVG(SR)<=0.5,Tr(SR)<=0,AVG(X)%>=0%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

AVG(SR)>=0.5,Tr(SR)>=0,AVG(X)%<=0%),不操作

群組公式5

(選項5)

極端剃除+選項2

極端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

AVG(SR)<=0.5,Tr(SR)<=0,AVG(X)%>=0%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

AVG(SR)>=0.5,Tr(SR)>=0,AVG(X)%<=0%),不操作

群組公式6

(選項6)

極端剃除+選項3

極端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

AVG(SR)<=0.5,Tr(SR)<=0,AVG(X)%>=0%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

AVG(SR)>=0.5,Tr(SR)>=0,AVG(X)%<=0%),不操作

管制第三組

群組公式7

(選項7)

AVG(X)%&AVG(SR)<=0.5剃除+選項2

AVG(X)%&AVG(SR)<=0.5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

AVG(SR)<=0.5,AVG(X)%>=0%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

AVG(SR)>=0.5,AVG(X)%<=0%),不操作

群組公式8

(選項8)

AVG(X)%&Tr(SR)<=0剃除+選項2

AVG(X)%&Tr(SR)<=0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Tr(SR)<=0,AVG(X)%>=0%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Tr(SR)>=0,AVG(X)%<=0%),不操作

群組公式9

(選項9)

AVG(SR)&Tr(SR)<=0剃除+選項2

AVG(SR)&Tr(SR)<=0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AVG(SR)<=0.5,Tr(SR)<=0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,AVG(SR)>=0.5Tr(SR)>=0),不操作

管制第四組

群組公式10

(選項10)

AVG(SR)剃除+選項2

AVG(X)%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AVG(X)%>=0%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AVG(X)%<=0%),不操作

群組公式11

(選項11)

Tr(SR)剃除+選項2

AVG(SR)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AVG(SR)<=0.5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AVG(X)%<=0%),不操作

群組公式12

(選項12)

AVG(X)%剃除+選項2

Tr(SR)剃除: 

AND(多頭市場屬性,Tr(SR)<=0),不操作

AND(空頭市場屬性,Tr(SR)>=0),不操作

  • Ø  【單一制式考量】操作模式→【複合彈性考量】操作模式→【「SR群組公式」選項】操作模式,係循序漸進、持續不斷進行「績效模擬測試」研發工作,逐步追求「年度操作績效最佳化」之歷史進化軌跡。
  • Ø  【單一制式考量、複合彈性考量、「SR群組公式」選項】獲利率比較:

最佳獲利率
比較

起始日期

結束日期

單一制式
考量

全面複合
彈性

「SR群組
公式」

第一次評比

2009/8/10

2009/12/31

123.31%

222.30%

235.13%

第二次評比

2010/1/4

2010/12/31

382.20%

336.79%

503.74%

第三次評比

2011/1/3

2011/12/30

269.86%

342.59%

279.45%

單一制式考量

SR(鬆)

SR(緊)

BG1

BG2

BG3

BG4

第一次評比

123.31%

-103.57%

-47.77%

57.32%

77.33%

38.90%

第二次評比

382.20%

376.42%

115.50%

188.99%

226.00%

203.27%

第三次評比

129.78%

269.86%

104.66%

210.52%

160.84%

84.01%

全面複合彈性操作原則

全面複合彈性(BG5公式)

最佳綜合搭配(BG6公式)

適用混合市場

適用空頭市場

適用多頭市場

適用混合市場

適用空頭市場

適用多頭市場

第一次評比

39.61%

114.75%

226.37%

222.30%

146.48%

221.63%

第二次評比

336.79%

246.42%

261.04%

153.08%

157.70%

92.13%

第三次評比

95.76%

206.05%

14.45%

342.59%

263.81%

315.11%

「SR群組
公式」選項
操作原則

選項1

選項2

選項3

選項4

選項5

選項6

群組
公式1

群組
公式2

群組
公式3

群組
公式4

群組
公式5

群組
公式6

第一次評比

235.13%

173.14%

132.55%

185.13%

188.23%

181.83%

第二次評比

503.74%

305.61%

305.61%

333.42%

325.54%

325.54%

第三次評比

-54.01%

-120.56%

-120.56%

60.49%

103.81%

103.81%

「SR群組
公式」選項
操作原則

選項7

選項8

選項9

選項10

選項11

選項12

群組
公式7

群組
公式8

群組
公式9

群組
公式10

群組
公式11

群組
公式12

第一次評比

181.83%

152.98%

166.75%

160.36%

133.78%

146.59%

第二次評比

325.54%

250.68%

342.94%

342.94%

234.15%

250.68%

第三次評比

103.81%

143.55%

155.99%

155.99%

279.45%

143.55%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 

 

惠爾富股市資訊篩選公司 (公司統一編號:28938372) 
 公司聯絡電話: 0976476069
E-MAIL :
warrantcheng@yahoo.com.tw

我的痞客邦 PIXNET 部落格(warrantcheng):http://warrantcheng.pixnet.net/blog

我的Windows Live WordPass 部落格(warrantcheng):http://warrantcheng.wordpress.com/

【雲端股市智慧投資服務平台】 負責人
   「股市資訊自動篩選系統」操盤程式原創人   鄭鴻基  敬上 2012/11/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rrant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